▲蚁巢剖面
▲追踪蚁巢
▲众蚁准备转移蚁后
▲丈量挖巢高度
▲2017年1月29日南宁日报对本次灭白蚁行动进行了报道
南宁日报对此次挖巢行动的报道:http://www.nnrb.com.cn/html/2018-01/29/content_310103.htm
作者:技术部 刘芸秀
编辑:余汉平 刘芸秀
2017年8月14日-17日,为了加强天鹰公司白蚁防治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技术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升团队协作水平,天鹰公司总经理张永坚高工(以下简称张总)、广西大学农学院陆温教授、广西农科院植保所高旭渊高工、刘吉敏高工、天鹰公司技术部工程师李懋辅及5名白蚁综合防治事业部资深技术员在张永坚总经理的带领下,转战南宁市三岸服务区、台湾花卉园产业园、良凤江森林公园三地,展开了三场挖巢战争,并获得了胜利,总结战绩如下。
战绩一 —— 土垄大白蚁新旧两“皇宫”之谜
首站先到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的三岸服务区,服务区内绿化带内发现一土垄大白蚁巢,目测巢在地面上筑垄高达70~80厘米,估算基部在地下约1米深。由于挖巢前天鹰公司技术员已经使用天鹰一号对此巢白蚁进行了灭杀,土堆上旺盛的碳棒菌告诉我们这个至少有八年历史的庞大白蚁王国已经成为“空城”了。
挖巢的时候陆温陆教授建议我们从土垅的边缘开挖,这样能保留蚁巢的完整性。约半小时后,挖了约80厘米深,2米宽的土坑,有一层沙质土,找到了新旧两个“皇宫”,旧皇宫在沙石下面,新皇宫则比较靠近地面。陆教授告诉我们,倘若是活巢,两边有兵蚁守卫的就可以判断为真皇宫。一开始土垄大白蚁的群体比较小的时候皇宫位于地下,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而往地面搬迁,所以会有新旧两“皇宫”。
把“新皇宫”解剖出来发现 ,里面显示出因为没有活体白蚁维护蚁道从而衰败的痕迹,蚁后焦黑的“遗体”也静静地躺在里面,看来这个蚁巢已经“全军覆没”了。
战绩二——消失的蚁王蚁后,没落的大白蚁家族
次日一早,全体人员继续奔赴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台湾花卉园产业园,开启挖巢第二站。我们在长期的防治工作中,灭治或挖掘到的白蚁巢内,白蚁的数量都是成千上万、声势浩大的一个具有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社会等级分明的群体。但,或许生物界也存在一定的变数,类似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或变故,沧海已桑田,斗转星移。就象这一天,当我们揣着昨天胜利的冲劲,想象挖掘出一个身躯肥胖硕大、腹部蠕动不停的蚁后来——然而,当我们掘开层层黄土、朵朵菌圃找到土垄大白蚁皇宫,在剥开之际却是一座“遗失世界”的空巢。陆教授由此判断,蚁王蚁后有可能迁移了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死掉了,整个白蚁家族没办法繁衍后代,没有卵,没有若蚁,没有幼蚁,就连工蚁也寥寥无几,这些仅剩的壮丁也“时日无多”了,虽然“国库”充足,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菌圃,但这些在我们挖巢过程中一点都不强势的攻击来看,此巢正是没落的一个衰败巢体。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补充性繁殖蚁,进行新一轮的繁殖和巢体的营造,这都不得而知……
战绩三——最艰苦的战斗,二探地下高楼大厦群,活捉蚁后
第三天中午,我们来到了南宁市南郊,距离市区7公里的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在公园办公区围墙外的三米厚土墙上覆盖着原始的植被。侧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分飞孔,陆温教授一开始用硬的草“探路”,沿着分飞孔的痕迹伸进去,发现分飞孔“深不可测”,换了一根约一米五长的树枝探进去,从它倾斜的角度和长度确定了从土墙上方的开挖点。
当天下午下了点雨,由于土墙上杂草丛生,树木繁多,突然一大群活人的造访可乐坏了这里的蚊子,它们兴高采烈且迫不及待地开荤,穿着长裤也没用,蚊子口器直接刺穿布料大快朵颐。这下可真苦了挖巢的小伙子们,一边汗如雨下地往下打孔,一边和这让人痛恨的蚊子战斗。陆温教授和张总一起加入了一线,一边挖巢一边抗击蚊子,流汗又“流血”,可真是不容易!
正所谓“狡兔三窟”,一个蚂蚁王国也有多个巢穴。根据分飞孔的轨迹,陆温教授推断,这里肯定有一个主巢,我们就考虑着用烟熏法,那么产生的烟雾则可以顺着分飞孔,从蚁道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军,不出数分钟即可把整个蚂蚁王国“连锅端了”,谁也躲不过这一劫。于是我们立即动手,从侧面打烟进去,烟从我们挖到的孔出来,挖了半天却扑了空:这确实是一个白蚁巢穴,但却是一个空的旧巢。众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手也磨起了水泡,挖了一个约有1.7米深,1米宽的坑,里面却早已“蚁去巢空”了,这真让人沮丧,一下午的力气白费了。事后总结挖不到的原因:挖巢前放了药,杀死了大量的白蚁,没办法对蚁道的位置做出准确的判断。
天色已晚,我和几个技术员同事带着不甘心收拾工具上车准备回程,陆温教授和张总仍没有放弃,继续沿着旁边的分飞孔研究,“找到了!”突然听到有人喊,找到了什么?我好奇地将头伸出窗外,“找到真正的分飞孔了,有兵蚁把守的那种!”这意味着真正的白蚁巢一定在这个分飞孔的一端,这个真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今天终是没白费,我们决定第二天来继续“挖巢大作战”。
翌日天空依旧下着小雨,鉴于昨天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准备了灭蚊的喷雾,还备了两瓶花露水(专门用于驱蚊),才让我们的挖巢之路不至于那么艰难。陆温教授用牛筋草顺着昨天发现的分飞孔探进去,把牛筋草拿出来的时候上面死死地咬了几只壮硕的大兵蚁,攻击性非常强,众人欢呼,终于找对了!
瞧!白蚁是群体性、社会性很强的昆虫,不管白蚁的备用巢再多,只要循着分飞孔,蚁路蚁道,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找到主巢!欢呼过后,陆温教授依然是用棍子判断的巢穴方向,这个方向指向了土墙上两棵阴香树的下方,在土墙上方开挖,李懋辅,颜明生,陈亮,罗茂生轮番接力,张总与陆温教授也不遗余力,坑洞挖了约有1.5米深,大大小小的菌圃挖了两大袋,张总特别高兴,因为据陆温教授介绍,这菌圃具有祛风湿,滋阴养颜等功效,里面含有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对治疗某些疾病有着不可低估的药用价值。张总表示他母亲有风湿,正好可以拿这些菌圃给母亲泡水服用。那么多的菌圃说明这是个富庶的王国,正是国力强盛的时候。两棵茂盛的阴香树下埋藏着白蚁巢,可能它们已经成为白蚁的战略储备粮了。
几个人轮换着挖掘,挥汗如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看到了几只兵蚁,挖到的菌圃上也有大大小小的若蚁,这巢穴就在附近了,胜利就在眼前!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整个王国的剖面就这样清晰地展露在众人面前,我们轮流跳到坑里拿着手电,探头进去观摩了白蚁巢内部的壮观景象,里面有高速公路,育儿室,粮仓餐厅等各个功能区,陆温教授下去一下子就把“皇宫”找到了,解剖出来,空的!奇怪,这难道只是一个副巢而已吗?带着疑问陆教授拿了铲子清理了一下洞穴,把废弃的土渣铲出来,“张总,教授你们看,蚁后!”白蚁防治事业部的小卿兴奋地指着土堆里的一只肥硕的虫子喊道,原来这不是空巢也不是副巢,教授推测可能是我们在侧面探路的时候惊动了它们,就赶紧把蚁后转移了。“差点就让它躲过这一劫”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相机给蚁后“拍照留念”。我们把蚁后放在“皇宫”上面,希望能引出蚁王一同抓回去当标本,等了一会一群工蚁和兵蚁聚集到蚁后身旁,准备把它运走,就是不见蚁王的踪影,我们只好作罢。不过找到了真正的主巢,活捉了蚁后,今天的汗总算没白流。
至此,历时四天,奔走三个地点,这次的挖巢行动完满完成,给我们带来了五点思考:
一、首先得益于明确人员之间的分工,各有重点又彼此协作,着重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合作默契精神。
二、实现多渠道的加强员工继续教育,多形式增强技术协作与交流,提升公司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推进技术延展性创新,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三、现场施工支撑保障,以实践带动学习、开展内外部技术交流和现场问题;
四、提高各部门技术人员的支撑能力,加强执行力、责任教育,增强凝聚力,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五、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技术团队:包括白蚁防治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和专家组团队。
通过这次挖掘行动,天鹰公司员工之间的协作与实践、技术攻关力明显加强,增强继续承担重大的防治项目能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公司承担的几百座水库白蚁防治任务。此次行动,也给老带新的年轻团队成长提供经验模式,有力支持天鹰公司的快速发展。